暴动之后 红旗不倒
1928年3月8日平和暴动之后,平和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了人民革命武装闽南红三团,开始了以革命武装反抗反革命武装的斗争。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艰苦卓绝的奋战,成为闽粤赣边纵队的一部分,接应野战军解放漳州,创建了“二十年红旗不倒”的光辉业绩。
“二十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程,磨砺出具有闽南特色的“红旗不倒”精神:
坚定信念,一往无前
平和县的共产党人从投身革命之日起,就确立了对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并为之奋斗不止。无论是大革命时期白色恐怖的大屠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母瑞山的艰苦岁月,还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残酷“清剿”,“革命必胜”的信念始终支撑着他们克服一个个困难,冲破一个个险阻,一往无前。
实事求是,开拓进取
那个年代,平和县的共产党人远离中央、远离主力、极少外援,敌我力量悬殊。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党组织坚持从平和斗争实际出发,灵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抗战时期,他们还与开明绅士联合办农场,自力更生解决生存问题。
全心全意,为民谋利
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平和县的共产党人认识到“山不藏人,人藏人”,没有人民的支持,革命就寸步难行,人民群众是革命者的真正靠山。因而,当地党组织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总是坚信群众的力量,建立起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凝聚成支撑平和革命红旗不倒的伟大力量。
通过探寻平和暴动之后当地党组织所创造“红旗不倒”所蕴含的伟大精神,让人深刻地体会到: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开创伟大的事业。
“山不藏人,人藏人”是平和县红军游击队忠实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写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一直能够昂首前行、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