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乡村振兴】扶贫思路决定出路 ——福建平和长乐乡养牛养出“牛循环”

作者:程志明 黄伟泉 发表时间:2020-02-17 13:54:06 来源:经济日报

扶贫思路决定出路 ——福建平和长乐乡养牛养出“牛循环”



长乐乡位于福建省平和县西部比较偏远山区,系“八闽第一枪——平和暴动”策源地,地处闽粤两省交界处,全乡下辖9个行政村,人口1300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326户1062人。今年来,乡政府通过精准识别、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根据农家、秀山、乐北三个村闲余贫困人口较多,拥有丰富的牧草资源,并且自古就有养牛传统,经过科学考察识别,决定在这三个村发展养殖肉牛产业作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切入点,一年来,精准扶贫的效果显著。

长乐乡乡政府积极采取“闭环”养牛管理模式,牵头组织成立“平和县立春养牛专业合作社”,项目总投资200余万元,利用结对扶贫款启动项目,鼓励村里的致富能人、共产党员率先参与经营管理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为社员,雇佣贫困户务工放牛,采用“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实现统一采购牛犊、统一放养、统一防疫、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闭环运营管理模式。

长乐乡还充分鼓励农民牛粪循环利用,发展生态农业。长乐乡多个村种植蜜柚,蜜柚所需的肥料主要开源于化工肥料,使得土壤有机质不断下降,水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鉴于这种情况,乡政府倡导通过养牛产业基地循环利用牛粪肥料,为种植蜜柚提供充足的肥料来源,降低农户的种植成本。养牛产业带动种植产业特色经济的发展,符合当地绿色发展理念。




乡政府派请养牛专家,按照标准化养殖场的要求,指导建设功能和设施齐全的牛棚,从牛犊的选育到成品牛的宰杀,整个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指导。乡畜牧站定期到养牛基地检查黄牛生长状况,并做好日常疫病防控工作。乡政府还通过为合作社购买财产保险,联系企业对接包销,帮助合作社将各类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长乐乡“养牛”闭环管理模式引导农民创收模式有望得到推广。长乐乡以政府为主导,发挥秀山、在家、乐北三个村的合力,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以产业业发展提升长乐乡扶贫攻坚,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管”转变,由“输血”向“造血”转变,解决了贫困山区发展的瓶颈,初步实现“发展稳得住、贫困能致富”的脱贫目标。预计今年可稳定脱贫43户76人,占全乡贫困人数的7.2%,村财年可增加6万元以上。

长乐乡养牛基地把养牛、产销、管理、利益分配整个过程作为闭环系统,通过对养殖规范化操作、人员上岗指导、文档记录、牛肉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制定纳入系统化管理,形成一条从养牛到牛肉销售等环环相扣的产业化体系。

抓好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的布局和场地的选择是建设的第一步,应当考虑社会因素。发展产业扶贫必须发展特色的循环利用生态产业,充分发挥产业发展推动农业资源配置的作用。加快产业的科技创新,长乐养牛同畜牧站技术人员的合作,依托畜牧站的科技人才优势,走专业合作社,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

加强政府引导,注重市场调节,夯实发展基础。政府重点是加强做好规划引导和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和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充分调动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性。项目运作应符合法律的规定,规避法律风险,必须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政策,增强产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以布局优化、产业融合、品质提升、循环利用为重点。长乐乡很好的利用上级政府各种利好政策,利用市直部门对接帮扶项目,采用企业+村集体+贫困户形式,保证村财固定收益。对接帮扶项目固定分红。如:招商局对接养牛项目,乐北、农家、秀山受益,海洋渔业局对接泥鳅养殖与石蛙项目,联三、农家受益,林业局对接林下经济项目,乐北受益;市水利局对接节水灌溉项目,联胜受益等。

程志明 黄伟泉 记者 黄长秋


文章推荐

 

 

    首  页     |   八闽第一枪    |    红色记忆   |    长乐动态

红色教育    |    客家 民俗     |    绿色生态   |    联系我们

    电话:0596-5500166

    网址www.changle1928.cn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长乐乡

图片展示

普华立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4115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