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乡村振兴】漳州: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振兴老区村

发表时间:2020-06-01 08:49:19 来源:闽南日报

《闽南日报》5月20日三版

“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找到问题根源,增强脱贫措施的实效性。”“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这是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殷切嘱托,也是漳州广大扶贫攻坚工作者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

一年来,漳州全面实施“十大脱贫攻坚专项行动”,通过创新开展扶贫“三千工程”“养鸡生蛋工程”“扶贫+产业”模式、扶贫领域精准监督“1+X”等系列举措,不断补短板、强弱项,提升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实效性,并融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聚焦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以更高的标准和质量打赢打好精准脱贫稳定提质攻坚战。
曾是地质灾害点的龙海程溪东马村完成了整村搬迁,新村整齐划一的楼房在夕阳照耀下熠熠生辉。  
本报记者 陈逸帆 摄


责任在肩

聚攻坚合力


黄元泉(左一)正在帮助村民检查火龙果长势 庄伟杰 摄

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83个贫困村、66157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这些曾是漳州全面奔小康进程中需要面对的最大痛难点。

随着中央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战线全面拉开、难点步步攻克。至2018年底,漳州已实现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村脱贫摘帽。2019年6月20日,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公告批复,漳州3个县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至此,漳州实现全域脱贫。

简单梳理漳州贫困人口“清零”的时间线,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不断刷新的脱贫攻坚成绩单。特别是在过去的一年中,从点到面、由慢到快,贫困县“转身”的速度和质量,见证着我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决心和行动力:

——层层压实攻坚责任。积极实施“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坚持党政“一把手”总负责,市、县、乡三级签订“军令”状,各条战线被“拧成一股绳”,汇聚澎湃的攻坚合力。

——基层堡垒不断加固。我市持续向每个欠发达乡镇、贫困村选派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及科技特派员,实现数十万帮扶人才扎根一线,打造出了一支支“优秀工作队”,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资金投入持续加强。2019年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扶贫资金5.24亿元,同比增长9.2%,重点实施特色产业发展工程、搬迁改造安居工程、教育培训扶智工程、医疗保险救助工程、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双薄弱村”强基工程等“七大攻坚工程”,并对贫困县(村)的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开展多轮督导,确保每个贫困户都能享受帮扶红利。

——攻坚举措扎实落地。过去的一年中,全市“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全部完成改造,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范围,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群众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和饮水安全等问题基本解决。

2019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不足3500元增长到1.1万元,年均增长率达33%。

精准发力

确保真脱贫


贫困户在医保窗口咨询有关事宜 (资料图片)

脱贫攻坚越往后,越是剩下难啃的“硬骨头”。

“两不愁三保障”如何落实到位?深度贫困难题怎样攻破?一年来,我市落细攻坚点位、集中优势兵力,打响“歼灭战”。

——夯实基础,不留死角。我市持续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四场硬仗”,开展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等专项行动,实施交通扶贫、饮水安全、电网升级和网络扶贫、环境整治“四项工程”,“两不愁三保障”基础极大稳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提高。为确保“两不愁三保障”不留死角,我市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复查,对94.3万户农户进行排查,对发现的疑似问题查清原因、明确责任、及时整改,杜绝“虚假式”“指标式”脱贫,确保脱贫结果真实可靠。特别是对脱贫不稳定对象和受疫情影响可能存在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市实施“一户一方案”、按季监测、重点帮扶等多项举措,并开展缓解相对贫困人口政策支持试点,探索建立相对贫困群众增收机制,确保不出现新的贫困对象。

——靶向发力,“输血”与“造血”并行。针对深度贫困地区,我市着力增强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2019年,全市投入产业扶贫资金9013万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310个,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466户41317人,并为有就业意向的4703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推荐岗位11704人次,帮扶实现转移就业4703人,转移就业率100%。我市还在全省成立第一个产业扶贫保险工作站——平和县安厚镇产业扶贫保险工作站,2019年累计投保户数4893户,贫困户保险金额达6881万元。针对贫困农户最迫切需求,我市还巧辟“电商+金融+扶贫”蹊径,打破贫困地区信息桎梏,让“绿水青山”触网,为“金山银山”接单,探索出了一条生产、生活、生态、生意融合发展的农村电商扶贫新路径。依托县扶贫办帮忙配置的致富“利器”,云霄县下河村果农蔡志勇顺利打开了杨桃销路、实现月入数千元,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终于摘下“贫困帽”。

一系列扶贫措施的多管齐下,措施政策、资金资源、帮扶力量直击脱贫难点,“输血”与“造血”并行,现实与长远兼顾,“精准”二字成为摆脱贫困的“金钥匙”。

“摘帽”不松劲

振兴老区村

胡杜龙手捧刚刚收获的青椒乐开了花  沈启寒 摄

在云霄县正式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的第二天,县政府就召开视频会议,专题研究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问题。全县9个乡镇、162个村都设立了分会场,超2000人参加了会议。

做好脱贫之后的提升巩固工作,不仅仅是云霄县防止返贫、持续增收的“秘笈”,更是我市各县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生动实践中形成的共识。

扶贫不是突击战,更是持久战。

“他们已经成为我们的亲人,帮助我们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诏安县官坡镇凤狮村的茶农林阿金告诉记者,尽管已经成功脱贫摘帽,一年来乡镇扶贫办的技术员依旧像往常一样,定时来田里为大家指导种植、答疑解惑。在他们的帮扶下,村民们承包的茶园机械化程度普遍提升,智能化生态种植后茶叶质量和年产量也水涨船高,收入更是翻倍增长。“我今年栽了5亩茶,一年卖鲜叶就能挣3万多元。” 采完最后一茬春茶,林阿金开始为来年丰产做准备。

不仅是贫困户,越来越多相对贫困人员在各项帮扶措施的带动下,日子越过越好。一年来我市坚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干部挂钩不脱、驻村工作队不撤,继续组织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稳定提质三年行动,并融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出台缓解相对贫困人口扶持政策,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着力解决好“夹心层”困难,防止新增贫困人口。

扶贫不是一家一户,更是全面振兴。

聚焦红色资源,我市制定出台《关于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的实施意见》,着力将老区苏区的先天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带动革命老区脱贫奔小康。

平和县长乐乡正在打造“一廊四区八节点”的生态水系,就是红色遗址与生态景观融合发展的典范。这条全长11公里的梅潭河水系,将两岸独具特色的红色元素串点成线,盘活了当地的红色资源,并联合沿岸多村发展红色游线路,仅2019年就吸引了观光游客逾7万人次,带动劳动就业200多人,增加当地群众经济收入近256万元。

革命老区基点村南靖县科岭村则依托靠近云水谣旅游优势资源,以红色休闲旅游为引擎,打破了村集体收入长年为零的窘境。2019年,科岭红色教育基地总接待130批次5000多人,增加经营性村财收入超45万元。曾经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3A旅游景区,宝贵的红色财富如今成为村民口袋里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还会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防贫返贫机制上狠下硬功夫,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确保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携手共迈全面小康。”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闽南日报



文章推荐

 

 

    首  页     |   八闽第一枪    |    红色记忆   |    长乐动态

红色教育    |    客家 民俗     |    绿色生态   |    联系我们

    电话:0596-5500166

    网址www.changle1928.cn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长乐乡

图片展示

普华立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4115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