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纪事:参观平和暴动纪念馆 感受打响福建工农革命武装斗争第一枪的空前壮举
◎ 杨贞凱/纪实
2020年10月10日 星期六
福建·平和
信息来源:平和暴动纪念馆、杨贞凱摄影纪实
“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宗旨、革命理想,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前辈、革命先烈,不要忘了我们的父老乡亲们。” ——习近平
参观平和暴动纪念馆纪

10月3日下午四点左右,我们带着浓浓的漳平水仙茶香,怀着秀山红军村深刻的红色印象,挥手告别了“秀山”这片典藏着浓厚地革命气息的红土地。平和县秀山红军村纪念馆红色故事讲解员罗燕军陪同我们一起,引领我们去参观探索平和暴动纪念馆,感受打响福建工农革命武装斗争第一枪的空前壮举。
我们来到平和暴动纪念馆,随着脚步的迈进,长乐乡“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平和暴动红色文化主题宣传长廊、“弘扬平和老区精神”深植人心的主题宣言、长乐乡革命旧址分布图等画面映入眼帘;身边(左侧)围墙上,那机枪上升起的“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鲜红旗帜和王直为平和暴动打响“八闽第一枪”的“四个第一”题词,更是扣人心弦,充满着无限的信仰力量与迫不及待的向往。
平和暴动的“四个第一”
①创建“福建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
②打响“福建工农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③升起“福建省第一面红军旗”
④建立“福建省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
继续迈步向前,一边思想着追寻平和红色足迹的追梦之旅,一边追忆着平和暴动的革命先烈那段火红的青春岁月与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迈进平和暴动纪念馆的红色广场,直击双眼的是“平和暴动革命精神”的红色宣传画与精神宣言。一面内容是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平和县农民协会等开展“平和武装暴动动员大会”的宣传场景;另一面是平和暴动革命精神:“追求真理 坚定信念 敢为人先 不畏牺牲 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的二十四字思想教育宣言。在平和红军党校旁边站立着平和党组织早期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闽南特委委员、平和县委书记和平和县农会会长朱积垒的雕像。(朱积垒,一九O四年出生于平和九峰上坪村,一九二六年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九二八年三月平和暴动总指挥,一九二九年四月间,在大埔县光荣牺牲。)
那一刻,静静地站着,静静地看着,默默地低下头,真心地为英勇无畏的革命先辈默哀!左手边是一片绿色的草坪,绿油油的草坪上树立着一块纪念平和暴动的石碑,此碑是原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罗明为缅怀平和暴动的革命先烈于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敬题的寄语。题词内容为:“平和暴动的革命先烈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共产主义运动英勇奋斗而牺牲的革命精神永留人间!”
平和暴动纪念馆看得见的革命精神教育后人的力量
①漳州市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授予“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基地”;③平和县人民武装部、长乐乡党委、政府共同授予“双拥共建教育实践基地”④2007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⑤二OO九年十月被中共漳州市委、漳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⑥二O一O年九月被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授予“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⑦二O一二年十月被福建省老区办、福建省老促会授予“福建老区革命遗址”⑧2015年10月被中共漳州市委宣传部、漳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授予“社会科学普及基地”⑨二O二O年八月被北京大学授予“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⑩二O二O年八月被中共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委员会授予“党员培训基地”
“平和暴动”遗址对组织学习而教育后人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与教育意义
一九二八年三月八日,平和长乐一带农民千余人,在朱積壘同志为首的中共平和县委的领导下,高举革命红旗,攻入平和县城,烧毁伪县堂和监狱,救出被监禁的革命同志,并没收反动豪坤地主财产,分配给贫苦群众。开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的先声。
平和暴动遗址是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经福建省人民委员会于一九六一年五月公布的,并于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八日立碑加以保护,并组织学习而教育后人。走进平和暴动纪念馆(永辉堂),第一先入视野的是平和党组织早期领导人之一、平和暴动的总指挥朱积垒的雕像,红色往事如星星般闪现开来。
用心参看着前言,浏览着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一串串数据,默读着习近平总书记留下的育人后记,一幕又一幕平和暴动的历史意义与红色故事,长乐的历史变迁与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如滚滚长江水扑面而来,又像繁星般照亮心间。
红色平和:红旗始终不倒的“革命老家”
①平和是福建省最早建立中共地方组织的县份之一
②平和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红色农会、工会的县份之一
③平和是福建省第一支革命武装“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的诞生地
④平和暴动打响了福建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枪
⑤平和暴动是土地革命在福建开始的信号
⑥平和是福建省第一个建立县级红色政权的县
⑦平和是福建省第一个实行红色割据的中央苏区县
⑧平和是闽西南红军整编为新四军走向苏皖抗日前线的出发地
⑨平和是中共闽粤边特委、中共漳州中心县委机关所在地
⑩平和是红旗始终不倒的“革命老家”
◎11◎平和是漳州地区最早解放的县
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平和暴动纪念馆去追寻红色的足迹,去聆听历史的声音;让我们,一起踏上红色之旅,去追忆那火红的青春与信仰。
平和暴动纪念馆前言记述:平和暴动是福建农民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幕,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1928年3月8日,中共平和临时县委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福建临时省委的部署,率领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联络饶平、大埔、永定等县革命武装,共1000余人,举行了震撼八闽的“平和暴动”,一举攻占县城九峰。平和暴动是福建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一次英勇的尝试,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开创了福建共产党组织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为福建省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等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正如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指出的,它是:”福建农民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幕”,是“土地革命在福建开始的信号”,是“全福建暴动的先声”和“空前的壮举”,是“整个中国革命潮流的一支”。它在福建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新篇章,并在“整个党的有关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被光荣的写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鉴古知今,以史育人,平和暴动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前行。平和地方组织的建立与农民运动的兴起,为平和暴动准备了组织条件和群众基础
1926年3月,朱积垒在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全国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受命为中央农民部汀漳道办事处特派员,随北伐军东路军入闽回到平和县城(九峰)。
1926年底,在中共平和支部的领导下,九峰工会、农会相继成立。随后,长乐、崎岭、秀峰、洋半天、霞寨等地农村也相应成立了农民协会,平和县农民协会会员达到400多人。1926年冬,中共平和支部成立,隶属中共汕头地委。1927年1月中共闽南部委成立,朱积垒、朱思、黄庭钧参加会议,中共平和支部转属中共闽南部委。
打响福建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枪
1927年6月,中共闽南特委书记罗明首次到平和指导工作,鉴于“四·二”反革命政变后的形式,把党和农会机关从城郊上坪村转移到长乐下坪村。1927年9月,中共平和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长乐下坪村下书斋召开,选举朱积垒、朱思、杨文元、曾浴沂、朱赞襄、陈彩芹、罗育才、叶锦章等人为委员,组成中共平和县委,朱积垒任书记、朱思任副书记、杨文元任组织部长、曾浴沂任宣传部长、朱赞襄任军事部长。同时,在下坪村洋上墩召开平和县委农民协会成立大会。
大革命实败后,共产党人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开始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南昌起义、湖南“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同年10月,朱德和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军攻打平和县后进驻长乐、秀峰、芦溪等地,召开军事会议,送给平和农会部分枪支弹药,并留下军事干部王炳春指导平和的武装斗争,给平和革命以巨大影响。
湖南“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湖南秋收起义的伟大胜利,极大地鼓舞平和县委和农会武装暴动的决心。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0日,广州起义暴发。翌年春,广州起义领导人赵自选、许光英分别到达平和,指导中共平和县委开展武装暴动的工作。
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的建立
1927年9月,中共平和县委成立后,抽调农民的青壮年会员30多人组成工农自卫军常备队。10月8日,朱德、陈毅等率领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从广东回师北上,途经平和,指示要加强农民自卫军的建设。1927年底,中共福建临时省委负责人罗明再次来到平和长乐乡,全面传达和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毛泽东提出的“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枪杆子取得的”思想。随后,罗明邀请赵自选从广州来到平和长乐乡,具体帮助平和县委研究武装斗争计划。1928年2月12日,在秀峰会议上,大会一致通过创建工农武装,举行武装暴动的决议。2月24日,平和县临委召开会议,作出“率领群众,实行暴动”的决策,正式成立“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以朱积垒为团长,饶平赤卫军团长王炳春(南昌起义干部)为参谋长,朱思为副官长。
平和暴动准备
1927年12月4日至5日,在漳州召开全省各县党的负责同志联席会议上,传达中共中央《告全党党员》和“八·七”会议精神,在漳州成立中共福建临时省委,进一步确立武装暴动方针,并把全省划为四个暴动区域,平和、龙岩、永定定为第一区,要求首先暴动起来。1928年2月23日获悉国民党当局定于3月9日要枪杀共产党员罗坤生、罗谷流等情报,平和县临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率领群众,实行暴动,研究制定作战部暑。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共青团福建省委充分肯定:“平和暴动已经宣布了反动国民党军阀的死刑,是全福建工农兵自救解放的信号”。
平和暴动:一路唱着暴动歌 打响震撼八闽第一枪
1928年3月7日下午,暴动誓师大会在福庆堂前大草坪举行,总指挥朱积垒作动员并宣布作战命令。1928年3月8日,总指挥朱积垒带领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全体指战员及来援的饶平步枪队、大埔农民自卫军和永定“铁血团”共1000余人的暴动队伍,按部署分四路攻克县城,砸开监狱,焚烧县署和牢房,没收土豪劣绅的财产,分给贫困农民。打响了“全福建反对国民党的第一枪”。平和暴动的历史意义:平和暴动霹雳一声震天响。拉开了全省农民武装斗争的序幕,激发了各地革命斗争的热情,武装暴动烽烟四起。
高举党的旗帜 坚持革命斗争――武装割据建立红色政权
1928年9月,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平和县独立营和特务营,朱赞襄为独立营营长、罗育才为特务营营长。在平和县委领导下开展游击战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1929年2月,平和县革命委员会在长乐乡张坑成立,陈彩芹当选为主席。下设军事部、宣传部、土地部、财政部、交通部、文化部、印刷部、妇女会、互济部、少先队部等机构。平和县革命委员会是福建省第一个产生的县级红色政权,标志着平和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饶和埔县苏维埃政府成立
1929年4月,中共福建省委候补书记罗明到长乐指导革命工作,成立平和县工农赤卫军总指挥部,罗育才担任总指挥。1929年7月20日至29日,陈彩芹、罗育才等出席毛泽东亲自在上杭县蛟洋文昌阁主持召开的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陈彩芹首先向大会作了《平和暴动的经验和教训》的报告,得到毛泽东在会上的高度赞扬。1930年4月,中共平和县委根据《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在大象湖将平和县赤卫军独立支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平和独立营。营长罗育才,政治委员张荣瑞,参谋长黄镇群。1931年2月7日,饶和埔县第一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在大埔大东洋村召开,陈彩芹当选苏维埃政府主席。
平和县成为中共苏区组成部分
中共闽粤边特委的成立:在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闽粤边特委成立后,发扬平和暴动的精神,领导靖和浦县委、饶和埔诏县委、潮澄饶县委、云和诏县委、漳州工委及边区红三团、独立营等革命武装,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加强党的建设,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猛烈开展游击战争。1934年1月,中共中央六届五中全会闭会后,中央决定组建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在敌人后方和侧边猛烈开展游击战争,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1934年8月,中共闽粤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平和邦寨召开,正式成立闽粤边特委,决定广泛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依靠群众猛烈开展游击战争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粤边红军游击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先后牵制了国民党蒋鼎文部、中央军80师、中央军75师、粤军157师和邓龙光、李汉魂部,同敌人进行千余次战斗,歼灭敌军大量有生力量,为中央红军长征作出重大贡献。并且使边区红军发展到1000多人,抗日义勇军600多人,农民自卫军7000多人。1936年6月,漳州人民抗日义勇军指挥部在平和县邦寨成立,何浚任总指挥,朱增强任副总指挥,朱曼平任政治部主任。1938年2月,闽南红军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开赴抗日前线。留下来的党组织,贯彻中央“隐蔽精干,埋藏生产”的方针,坚持抗日反顽斗争。1939年12月7日,毛泽东特地为平和“天利植牧场”题词:“造成生产战线上的模范战胜日寇”。这是迄今所知的抗日期间毛泽东给福建省唯一的题词。毛泽东的题词,给坚持抗战的闽南党组织和人民以极大的鼓舞。1940年3月,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无线电台在平和县长乐下村乌科建立。电台由周恩来、李克农直接领导,南委任命马绍为电台党支部书记,王清生为台长,为中共中央加强对华南各地(含福建、江西)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对国民党顽固派开展反摩擦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砥砺前进 迎接解放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民主与团结,实现全国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却蓄意发动全面内战。闽南国民党当局采取军事进攻、政治迫害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向中共闽南地方组织及革命武装开展大规模的“围剿”,在这种险恶的形势下,闽南党组织领导人民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在争取和平民主的同时,积蓄力量,开展武装斗争,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1949年9月17日,终于迎来了平和的解放。1945年8月底,中共闽粤边委在平和水尖山召开紧急扩大会议,分析日本侵略者投降后的形式,确定今后斗争任务。水尖山会议后,闽南特委执行分散发展方针,以恢复老游击区,巩固基点,发展新区,同时扩大游击队,解决经济问题为主要工作内容。不久,卢明调闽粤边临委,陈文平担任闽南特委特派员,陈天才为副特派员。1949年8月1日,成立了以陈天才为主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平和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并与国民党平和县政府进行和平接管的谈判。9月17日,国民党平和县长张介义起义,使平和成为闽南地区最早解放的一个县。
红旗不倒 铸造辉煌
从1926年平和党支部的成立到1949年9月平和解放,23年来平和的党组织从未断线,赢得了“革命红旗始终不倒”的美誉。2007年6月27日,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是与人民群众的支持密不可分的。仅就平和县而言,先后有800多名优秀儿女加入红军战斗序列,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战争与二万五千里长征,生返者仅4人;200多人参加新四军,生返者仅38人,此外,还有红军失散人员946人。至建国时,平和县在册的革命烈士836人,占漳州的三分之一;有革命“五老”6150人,占漳州的三分之二。
苏区新貌
中共闽粤边特委领导军民开展革命斗争所蕴含的精神,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永远鼓励着今天的人们,勇往直前,开创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朱德、陈毅、罗明、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彭冲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平和战斗和生活过,特别是黄会聪、魏金水、伍洪祥、卢胜、刘永生、王胜、彭德清、何浚、朱曼平、卢明、王直、熊兆仁、李德安等革命老前辈在平和时间较长,对老区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亲切地把平和称为“革命的老家”。曾在福建工作过的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心系平和的发展进步,心系群众的生产生活,在平和大地上也留下他们关心关怀的足迹。
红军榕树下往事如歌
3日傍晚,我们走出平和暴动纪念馆紧紧跟随着平和秀山红军村纪念馆讲解员罗燕军的脚步,继续去追寻当年长乐红军儿女的足迹。
穿过马路,我们来到平和县革命老区基点村联三村下坪。下坪村是个风光秀丽的乡村,古榕公园中央矗立着一棵庞大苍翠的老榕树,树冠如盖,这里的村民亲切地称之为“红军榕树”。(据记载,红军榕树胸围848cm,树高20米,冠幅45米,占地将近4亩,距今6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一级保护的名木。)红军古榕树下有一组“送郎当红军”的雕像,身临其境,仿佛身在其中,心情又激动开来。这里还有座石拱桥跨越清溪,溪水流韵声声陶醉人心,街坊邻居在这里听风趣、赏红日拱桥和古榕澄碧溪水里的映影。我们在这里收获舒畅且愉悦的心情。
红军古榕的故事
据说,革命战争时期,罗明同志三进平和长乐,多次在这棵榕树下召开农会骨干、党代表、贫苦农民代表会议,宣传党的八七会议精神、通报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情况,组织发动群众打土豪、开仓分粮,焚地契,暴动起来(武装斗争在农村就叫暴动),推翻国民党政权和反动统治。1935年夏秋之交,红九团南征部队在长乐佳蕉尾活动,集中力量打下坪反动民团的土楼,打了许多胜仗,巩固扩大了平和县西北部的根据地,并把伤员安置下来。当时缺医短药,许多红军战士患上疟疾、急性肠炎、流感性感冒,有个村民提供用老榕树的树叶3片与榕树根须少许熬汤水喝的土偏方,没想到竟然治愈战士们的疾病。红军战士都忍不住触摸拥抱老榕树。朱积垒领导的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与反动民团隔着梅潭河打仗时,老榕树以它的躯体掩护了许多农军人员的生命。罗牡丹、陈自然等长乐子弟要离开家乡,参加红军队伍时,都会与老榕树依依惜别。正是如此,长乐贫苦农民和红军战士,将它深情称呼为“红军榕树”。
红军榕树下的印象
遐想“送郎当红军”的喜悦,沐浴夕阳的余温,聆听溪流的美妙,我们在红军榕树下合影留恋。之后,一起去了红军驿站吃晚饭,重温一顿红军餐,忆苦思甜,留给未来一段挥不去的红色记忆。
后记
“诗言志、歌咏情”。过去与今天,诗人与作家还有许许多多的文青们都用诗歌或以文章表达着自己对自然与乡村、名人及偶像、古厝和新楼、大山与川流、百花及万物的热爱和情感。我们对重温长征纪事、革命史志和时代文化的追寻与探索也都付于诗与文。中秋、国庆之后,平和霞寨与长乐,厦门翔安、永春岵山、厦门东孚洪塘等乡村一路走来,追梦长征和乡建探索的寻迹及遇见,一句句、一首首、一篇篇跃然纸上,陶醉于自然、流露于笔端的诗人情怀及匠心抒发与对乡建遇见的赤情和热爱的表达,字里行间蕴含着春和夏的意境、秋与冬的韵味,还有自然的禅意和玄想,留给自己及其追梦的人们无尽的回味与遐想……